现代都市的万家灯火中,有不少独居剩女难嫁。她们条件优越,有事业、有楼有车,却迟迟名花无主,一次次地相亲,直恨没遇到合心意的男人。
31岁的阿玲便是众多相亲女中的一位,她有楼有车无贷,学的是美术设计,有小资情调,对感情很期待,希望快点披上婚纱。这些年,她无数次地相亲,却又一次次地失望而归。
第一次相亲
男老师是个“无嘴葫芦”
老师比阿玲大8岁,很腼腆,不大爱说话。阿玲性格外向,不想见面冷场。于是,挖空心思地聊了一些她认为对方可能有兴趣的话题。但是,话不投机半句多,相对无言。好在,当晚老师请阿玲吃螃蟹,于是,两人面对面地“拆”了四只螃蟹。手上和嘴上都忙不过来了,无暇做情感交流,也避免了四目相对却无言的尴尬。阿玲对老师的印象不错,看中他的本分老实。此后,他俩一起看电影、吃饭,还双双逛了书店,他的话虽多了些,但每次相见却相敬如宾,没有激情,也不来电,久而久之,见面时如朋友般平淡,有事知会一声,无事就各忙各的。渐渐来往稀少,最后变成了不再约会。
第二次相亲
健身教练口若悬河
健身教练与阿玲同岁。她以为,同是“80后”,应该聊得来。可没想到,这教练太能聊了,一开腔,嘴巴就没能停下来,他怨声载道,怨天怨地怨领导怨工作,滔滔不绝,成个“二十一世纪怨男”。初次见面,有他讲,她半句也插不上嘴,还要不时躲闪着对方“口水花喷喷”时不经意发射过来的“标点符号”。一次约会后,阿玲便无法忍受了,马上否了他。
第三次相亲
软件工程师频发长篇短信
这位大她两岁的软件工程师,相亲前提议彼此先上网聊聊,熟悉后再见面,以免尴尬。阿玲觉得也好。从此,阿玲的信息空前地多,每条短信都是长篇。上篇没看完下篇又发来了。而她手机打字远比不过在电脑打字快。回复短信颇吃力,应接不暇,阿玲有点招架不住不再理他。没想到工程师每天上百条的短信、微信、飞信、电话,阿玲忍无可忍最后换掉手机号。拿着新号码的手机阿玲逐个通知亲朋好友自己更换手机号。同样和阿玲走在相亲队伍中的小表妹告诉阿玲,相亲必备号盾(一卡多号),在不更换手机和SIM卡的前提下,自己可以有一个副号码和真实手机号码格式一样,再也不用担心相亲奇葩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。
不记得相亲了多少次,阿玲虽屡屡受挫,却依然没有放弃相亲,不断总结经验,屡败屡战,自从有了号盾(一卡多号),再也没有遇到骚扰者,虽然现在的阿玲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对象,但对未来她充满信心,不再眼光高,不再挑三拣四,愿和阿玲一样继续征战在相亲队伍中的美女都能找到爱的归宿……